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鄂尔多斯人文历史文化  

2017-02-12 09:47:29|  分类: 讲好传奇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鄂尔多斯人文历史文化

                         包海山
       鄂尔多斯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10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根据《鄂尔多斯大辞典》等有关资料,简要介绍几处历史文化遗址。

     1、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人类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是通过直立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的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的生理结构和发达的大脑,并与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相对应。大量的考古成果表明,人类的发源地在非洲和亚洲。自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人类学家先后在非洲发现并确认了300万年—400万年前的南猿阿法种是人类的近祖,随后又发现了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1978年,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张银运提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主要依据是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绿丰古猿、200万年前的巫山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而50万年前北京人以后的还有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等;属于早期智人的有10万—20万年前的辽宁金牛人等;属于晚期智人的有1万—14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等,也包括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套人”。北京人—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这是中国古人类进化三部曲,从人类进化年代史上证明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大量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就是中国人的祖先。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的萨拉乌苏流域,著名的“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便以该遗址的发现而命名。萨拉乌苏起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白于山北麓,由西南至东北弯弯曲曲流经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是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上游的一部分。1922年,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在该流域考察时,首先在乌审旗邵家沟湾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人工打造的石器及人类化石。1923年,桑志华与另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德日近再次来到萨拉乌苏,在乌审旗杨四沟湾旧石器时代文化层清理出200多件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角器等,并发现了著名的“the ords  Tooh”(鄂尔多斯人牙齿)化石。迄今所知,该遗址共发现人类化石、人工打制的石器、石片等文化遗物600多件(其中保存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有200多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用火遗迹等。据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最新的热释光测定,萨拉乌苏遗址所处的年代距今14—7万年。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河套人”的体质特征属人类进化史上的晚期智人阶段,所使用的石器归属“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峙峪系”大系统,但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被称为萨拉乌苏文化。     

      2、朱开沟遗址

     在鄂尔多斯地区,位于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距今约6500年前的杨湾遗址、达拉特旗树林召乡距今约5500年前的瓦窑遗址、准格尔旗窑沟乡距今约5000年前的寨子圪旦遗址、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3500年前朱开沟遗址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于达拉特旗青达门乡奎银生沟遗址的一件器皿,为当时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古人类大量使用的一种日常生活器皿,考古学者把它称为喇叭口尖底瓶。由于这种器物的整体形态与商代甲骨文中“酉”字形态十分接近,因此考古学界也把它称为“酉瓶”。考古学专家认为,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距今5500年前的“海生不浪文化”古代先民,在中国文字的产生以及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发挥过巨大作用。

           1974年发现朱开沟遗址,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大量不同时期的房址、灰坑(或窑穴)、墓葬以及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在所发现的这些遗物中,鄂尔多斯青铜器是目前已知发现最早的。另外还采集到了大量可供鉴定种属的动物骨骼等。根据对出土的遗址、遗物的综合分析,可知朱开沟遗址的时代上限相当于距今4200年的龙山时代晚期,下限约相当于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整个遗址前后延续了800年。在累积的七层文化堆积中,分别代表了从原始社会晚期至商代早期的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成一相对完整的体系,内涵丰富,特点鲜明。鉴于朱开沟遗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被学术界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朱开沟遗址出土的大量猪、牛、羊等动物骨骼,显示已拥有发达的养畜业。而出土众多的盉、小方杯、圆杯、三角杯等陶制酒器,证明酿酒业已相当成熟,这说明支撑家畜养殖和酿酒业生存的原始农业生产兴旺发达。另外,朱开沟文化遗址中发现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炊、食、饮、贮、盛陶制器皿应有尽有,而且形制复杂多变、制作工艺高超,说明专业制陶已形成规模。陶器烧制技术的先进,自然也为后续青铜冶炼和铸造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考古发现从朱开沟文化中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耳环、指环、臂、钏、针、锥等青铜装饰品和小件工具。还出现了青铜戈、短剑、刀、镞、护牌等兵器和工具,拥有了青铜铸造技术。到晚期时,除上述青铜器外,还出现了青铜戈、短剑、刀、镞、鍪、护牌等兵器、工具和鼎、爵等青铜容器。从目前已发现的资料看,除鼎、爵等应是来自中原地区的“舶来品”外,其他青铜器都应该是本地制造的。 朱开沟文化虽然没有率先完成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升华,但却首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原始农业文化中分离出来并缔造了中国北方原始畜牧文化雏形。

     3、鄂尔多斯青铜器

     据《盘点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文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匈奴王冠”:国宝级文物。黄金制成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图案雄鹰站在半球形金冠顶上,俯视着冠带上狼与羊搏斗的情景。这套金冠是1972年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出土的与金冠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大批装饰有各种动物形图案的文物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

     而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2006年鄂尔多斯建成青铜器博物馆,展出各类青铜器等文物900多件,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鄂尔多斯青铜器”,是相当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约公元前 8~2世纪)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是以狄——匈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畜牧民族物质遗存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按用途可分为兵器和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大类以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工艺和手法,大量装饰各种动物纹最具特征内容丰富造型生动鄂尔多斯青铜器以其复杂巧妙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造型而享誉海内外,尤以装饰有动物咬斗图案的饰牌、饰件等最引人注目而图案中的主角,则多为虎和包含有虎特征的异兽

   鄂尔多斯青铜器属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同时由于所表现出的与欧亚草原畜牧民族青铜文化的共性,而备受世界所瞩目。由于鄂尔多斯青铜器风格独特,造型精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观赏性,是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因此也受到了各国古董商、古物收藏家的青睐。世界许多着名的博物馆中,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等等,均可以见到这种独具特色的古代东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鄂尔多斯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因“鄂尔多斯青铜器”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享誉世界。

      (本文为《讲好鄂尔多斯传奇故事》之五)
  评论这张
 
阅读(210)|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