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穿越时空会情智,佛光灵性解诗词(1)  

2017-01-15 18:31:26|  分类: 佛教文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穿越时空会情智,佛光灵性解诗词(1)
                                                  包海山
          不管是旧常态还是新常态,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是永恒的常态。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自然都是如此。享誉世界、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认为:佛教有“伟大的见地——一切皆是无常”。对无常现象,恩格斯也曾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无常是常态,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对于个体而言,体验喜怒哀乐是常态;对于群体来说,经历生老病死也是常态。人生百态,千年情怀,用诗歌来表达更形象生动,用佛学智慧和慈悲来解读更有灵性。我曾经选编出版《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一书“读遍古诗上千万,神游意境如梦乡。沟通情智呈一脉,汇入心田似海洋”。这是我当时读诗的体会。现在,当我对佛学有所感悟,重新来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感觉真的不一样。有所选择并且按照某种方式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内在感悟和灵性解读。
            面对无常人生,陶渊明有诗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这可谓表达得形象、生动、深刻。辛弃疾虽然觉得“千古事,云飞烟灭”,但他认为还是可以“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这种一时登览,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文历史。毕竟,如孟浩然所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又如李白所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是我们在其中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江山不改,日月永存,只是历代不同的人们认知有别、需求不同、心态各异,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从宏观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侧重于人文历史,忽视自然生态,甚至局限于自我,没有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所以只能各自“蓬累而行”;二是超越自我,懂得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本身存在并属于自然,能够遵循自然法则,所以有幸共同“得其时则驾”。
             一、人生无常,历经沧桑
             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对人生无常、情感波折、生离死别、历经沧桑等等,都有形象生动的艺术反映。我在选编《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时,主要是根据诗歌内容分为三篇。一是“山水情”:游山玩水登楼阁,所见田园好风景鸟语花香咏物趣,送别思念闺怨情。二是“人生哲理”:伤农征战百姓泪,遗恨人生探哲理杂谈闲赋诗言志,历代名句成一集。三是“饮酒歌”:悲欢知多少,把酒问青天甘苦在心里,真情留人间把古代诗歌中有关写游山、玩水、登楼阁以及送别、思念、闺怨情等等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列组合起来时,别有一番情趣古代诗歌很美,能够精选并巧妙组合,还能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欣赏美。我们在这里以组合的方式解读部分诗歌。
             1、送别思念闺怨情
             在古代,有关送别和思念的诗歌很多,可谓深情厚谊,各有韵味。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王昌龄《送柴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闺怨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民间女子闺怨,二是宫女闺怨。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刘得仁《贾妇怨》:“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从少妇的后悔,到头欲白时的记恨,再到千里佳期一夕休之后的无爱无恨,可谓是闺怨的一个心路历程,情感变化。由此似乎更容易理解杜秋娘的诗歌《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男性的体会来看,苏轼的心态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而白居易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果说民间闺怨还有变数,那么宫女可就身不由己了,情感只能寄托再来世。李白诗云,“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对于三千宫女来说,更是如此。刘言史《长门怨》:“独坐炉边结夜愁,暂时恩去亦难留。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白居易《后宫诗二首》(其一):“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其二):“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代韩氏题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唐代开元宫人《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看已过,结取后生缘”。王建《宫人斜》:“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 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雍裕之《宫人斜》:“几多红粉委黄泥,野鸟如歌又似啼。 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未央栖”。由此可见宫女们的生活画卷和生命轨迹。
             2、伤农征战百姓泪
             中国在古代也是农业大国。对农民的伤害以及战争的摧残,给老百姓带来太多的痛苦。一方面是美人、公子的奢华娇纵,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剜却心头肉、不知何处抛妻子郑遨《富贵曲》:“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孟宾于《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李绅《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张碧《农父》:“运锄耕斸侵星起,垄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窦巩《代邻》:“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杜荀鹤《伤硖石县叟》:“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王租出此中”。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种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平,必然引发战争。陈陶《续古》“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常建《塞下曲》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御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幕沙场飞作灰”。曹邺 《筑城三首》(其三)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陈羽《梁城老人怨》:“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贯休《边上作》:“阵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过辽水。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萨都剌《过居庸关》中诗云:“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山泣山鬼”。《古战场》:“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在战争中苦难最深重的是士兵和老百姓。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陆龟蒙《孤烛怨》:前回边使至,闻道交河战。坐想鼓鼙声,寸心攒百箭”。沈彬《吊边人》:杀声沉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然也有获益者,但是他们的利益是用士兵的性命换来的。曹松《已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商《行营即事》: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陈陶《续古》: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张蠙《吊万人冢》: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评论这张
 
阅读(216)|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