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道德经》与自然法则(2)  

2012-10-02 10:39:5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提交在涡阳举办的“涡水论道”·第二届老子文化论坛论文

            《道德经》与自然法则(2)

                              包海山

      二、科学文化所转化和体现的是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人本身存在于自然、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不是人类想成为人类才出现了人类,而是自然法则决定了必然会出现人类;而出现了人类之后,人类依然本能地即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自然法则。如恩格斯所言:“在表现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文化是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人性化、意识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生存空间和物质变换中,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以及意识到事物的表现形式和运动规律,就能够形成或者说创造多少文化。文化作为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我们可以把潜意识的思维和行为理解为本能文化,把发现、认识和把握“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的思维和行为理解为科学文化。

            整个自然界都是由无形的信息结构即暗物质和有形的物质结构即明物质组成的,即老子所谓从“众妙之门”“同出而异名”的“无”和“有”。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调控无形的信息结构来支配有形的物质结构的过程。从作为科学之母的哲学角度来看,“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无形的“思维”和有形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

           思维是“天下之至柔”的无形的信息结构,它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可以移入个体头脑并穿越群体头脑,从而调控和支配社会行为,即“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不仅可以移入人的头脑,而且可以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物质的东西。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可见在事业成功之,前就“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有多么重要。这就是科学文化的力量。

            老子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意思是说:整个自然界之物质能量和运行状态,都由道即自然法则所提供和支配。自然法则孕育和调控着宇宙万物,尽管它隐隐约约恍惚无形。多么惚惚恍恍呀,却也能够形成一种形象 (例如人的精神状态);多么恍恍惚惚呀,却也能够感受暗物质的存在(例如地球吸引力)。在幽深浩瀚的宇宙时空,自然法则有其精神实质;其精神实质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一种无形的 信息结构。从古至今,自然法则的精神实质不会消失,它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孕育和调控宇宙间的万物。我凭什么知道万物的孕育生长和发展变化呢?就是根据自然法则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孕育和调控万物的原理。

            自然法则包括自然规律和自然能量。说到底,科学文化所揭示和反映的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所转化和体现的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能量。它们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只能根据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来改变和创造世界。人想有为而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道”生“万物”中,人的力量有限,而自然能量无限;人想有为,是“万物”层面上的有为,而道无不为是在“道”的本质层面上的有为。这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评论这张
 
阅读(310)| 评论(3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