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51)《道德经》第五十章  

2010-10-04 10:56:58|  分类: 老子道德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包海山

                                                《道德经》第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十个里有三个;短命的人,十个里有三个;有正常人的寿命,却活动和挣扎于死亡线的边缘上,大概也十个里有三个。这是什么呢?因为生存和求生之道很深厚。曾听说过,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等猛兽,在军队中打仗不会受到武器伤害;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去找死、没有进入危险地带。
         【探索】大部分人的寿命长短天注定,所谓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来一年又一年;而“动之于死地”,自己去危险地带找死的、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求生存的,“亦十有三”。“出生入死”有其自然规律,“以其生生之厚”值得认识和把握。

  评论这张
 
阅读(316)| 评论(6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