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及其价值体现(1)  

2018-06-07 09:22:29|  分类: 中国地方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提交“第三届京台学者共研会·京台地方学分论坛”论文

     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及其价值体现(1)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学为例
包海山
内容提要:地方学的研究与应用到了应该协同创新,联合起来有所新的突破的关键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包含着每个地方的发展规律,因此各个地方学研究者共同探索包括每个地方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这将是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同时,由于最大知识增量能够解决各地更多的社会现实问题而能够体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地方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应用、教学、研究三个重要环节的有机融合。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社会,把地方学研究的“同一个主题”与互联网“同一个平台”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学术生产”,是各个地方学研究者共同促进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的有效途径;而通过互联网产品把共同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时广泛在各个地方用来教学与应用,是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方学 互联网 融合发展 知识增量 价值体现

一、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
           几乎所有地方学都想“创建”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新的”学科知识体系,而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所“跨”的各个学科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就目前来看,很多所谓的地方学,其实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有的历史、民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而已,甚至还出现了“领导一换,面貌全变”,“地方学研究似乎走到了回望的尽头”等现象。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这是各个地方学研究者应该共同深入思考探讨的现实问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陈耕会长认为:中国地方学研究到了应该协同创新,联合起来有所新的突破的关键时期。地方学研究有一个危险,就是只顾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土地的研究,忘记了抬起头来看看周围,看看全中国,看看全世界。我们必须在中国学的视野下,在对世界地方学研究的了解观照的前提下,来开展地方学研究、区域文化学研究。虽然天南地北,但是地方学之间一定是有相同规律的,地方学学科的构建一定是可以而且必须协同创新、融合发展。【1】
            地方学之间一定有相同规律,是因为各个地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如恩格斯所言:“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2】由此可见,虽然外部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与人类思维和行为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两个系列”,但是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即天地人最终都同样道法自然。由此能够找到地方学之间的相同规律,这也是地方学研究能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地方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也包括当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融合。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不同地方的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山川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等,都有其鲜明特色,而在更大的系统内,整个地球自然村的生态环境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从人文历史发展来看,从单一的狩猎、游牧、捕鱼、农耕、工商业等文明走向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各行各业之间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流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3】正是自然规律的同一性,以及各个地方学研究对象原本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各个地方学研究者能够找到共同的研究课题,并且成为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最大知识增量。
促进地方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需要研究者对地方学学科内涵有相似和相同的认知,形成共识。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西安绿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源最近写了《内蒙古学的学科内涵探讨》《以互联网教育产品实践内蒙古学》《基于产品的开放性思考》等系列文章,他认为地方学应该成为在当地的背景条件下,以社会实践为第一推动力,文化旅游以及社会化教育两个系列互联网产品为行动方案,以资源配置问题为出发点构建理论框架,将多学科知识结构化的系统性学科。
青年一代的这种创新思维,给予我有益启示。创建地方学是为了解决实现问题,而现实问题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需要创建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新的学科知识体系。以社会实践为第一推动力,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恩格斯指出:“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4】一旦各个地方学找到相同的广泛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条件和发展空间,那么这种需要就会比万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也是现实需要和社会实践成为第一推动力所能发挥的作用。
在地方学研究领域,由北京学研究基地担任轮值主席方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合作,共同在公益性思想类网站草根网建立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把地方学研究的“同一个主题”与互联网“同一个平台”结合起来,为地方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空间,目前团体和个人博客发表文章2000多篇,访问量近2000万人次,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次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办的“京台地方学研究互鉴与地方文化交流展望”论坛,又一次为海峡两岸地方学研究者的交流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和机会。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互联网为我们更加轻松、便捷、自由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例如,草根网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以同一个主题、在同一个平台,可以展现成千上万个地方学研究者的成果,而且通过评论可以有广泛的互动交流,使地方学研究在互联网天天论坛成为可能,广泛即时深入的网络交流合作可以成为一种新常态。
“互联网+”对地方学发展来说,可以促进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条件下,海量的文献决定了研究者从一开始就是“大思维”。由于掌握的文献相对比较全,没有封闭性,研究者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完全处于同一水平上,而这种“大思维”之下的研究才真正体现其研究的创新性。二是选题方式的改变。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认为社会需要来主动选择研究课题,而不再被动地应付别人指定的课题项目。三是组织方式的改变。专家学者的“单位”印记被淡化,研究者合作的主要壁垒逐渐被打破,你是北京学、上海学、内蒙古学还是台湾学、香港学、澳门学研究者,这些都不重要,人们更看重的是观点、判断、预测、学科内涵等具体内容。专家学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的便利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合作。他们会变得很单纯,目的就是一个,探索真理。例如,草根网博主王青松教授研究《资本论》很多年,最近把自己很多年有关《资本论》的研究成果初稿,作为参考资料完整地发给他未见过面的鄂尔多斯学研究者。《资本论》是超越“主义”的科学著作,无论什么主义都需要《资本论》。王教授在电子邮件中说:“我们不应该辜负马老先生在贫病交加中著作的苦心孤诣,既已悟到,就应把自己的解读告诉世人,莫走或少走弯路。我已是快进入80代了,精力大不如前。我知道你深入研究资本论多年,自有见地,想把这个事请你来做。”这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就是通过互联网经常阅读博文以及互动交流产生的。
互联网是虚拟世界,但也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互联网+地方学研究,可以促进思维、选题和组织方式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正是现实世界的需要,只是互联网为这些改变创造了技术条件。人类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天地人同样道法自然,这是人类最终的归宿,也是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原点,是人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向心力所在。
  评论这张
 
阅读(298)|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