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017-03-15 18:45:38|  分类: 讲好传奇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包海山
            当人们刚刚开始关注“鄂尔多斯学”这个新的概念时,阿云嘎先生就在《鄂尔多斯学研究》第1期刊物上发表文章《试论鄂尔多斯学研究中对几个关系的把握 》指出:鄂尔多斯学研究必然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仅是社会科学部分的内容也将会有至少20个以上的分支,而从这些分支中再细分下去,其规模和范围将十分可观。我们要寻找出一个角度、切入点或者方向,把所有这些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避免弄成“论文汇编”。任何一个学科研究都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或者“纲”,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去深化它,推动它,最后又去突破它。这应该是任何一个研究工程的必然过程,以地区命名的学科研究也应该如此。我们的研究不仅应该有广度,而且更应该有深度,而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必须避开现象的罗列或泛泛而论,而找出一些基本规律性的东西
            从直观的表现形式来看,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差别,就是很多“论文汇编”丛书与系列专著形成有机整体的差别。经过15年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无形中决定鄂尔多斯人的命运并支配鄂尔多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法则。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演化中,在万物层面上,出现千套丛书、万篇文章,只要它们具有科学内涵,那么所揭示和反映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就是任何一个学科研究都必然会有一个核心的根本原因。
            大道至简,真经一句话。这对做人、做学问,都是一样的。周国平研究员认为“一个人心灵的最高境界”是“单纯”,是“丰富的单纯”,而与此相反的则是“贫乏的复杂”。一个人把自我因素搅合的太多,就会变得很复杂、很劳累,但终究还是很贫乏,很多复杂的事都会变成过眼烟;一个人一旦超越自我,专心探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就会变得很单纯、很轻松,所从事的事业就会变得非常丰富多彩,具有生命活力。
            自然法则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自然法则可以成为鄂尔多斯人的科学信仰,由此鄂尔多斯学可以成为能够使人具有科学信仰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这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单纯的,遵循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就好
            宇宙自然由物质、信息、能量组成,而道即自然法则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自然法则,作为客观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作为信息法则,“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作为能量法则,“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正因为自然法则无处不在,并且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都是围绕自然法则进行的。无论走进网络,还是走进大学、走进基层、走进全社会,最终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都是自然法则本身。所谓人想有为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那么,人类与自然法则是什么关系?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法则决定了必然会出现人类,所谓“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而出现了人类之后,自然法则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者认为,造物者的“创造不是我们察觉得到并栖居其间的宇宙本身,而是宇宙自我创造的潜力”。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内在的整个宇宙自然,都具有自我创造的潜能,我们需要的就是学习和应用人类智慧,把我们更多自我创造的潜能发挥出来。欧文·拉兹洛在《全球脑的量子跃迁》中说:宇宙通过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移和保存环节进行演变。在场域中,信息不仅可保存,还可通过与时空领域的相互作用被生产出来。信息逐渐积累被渐渐地“内化”演变过程,调节我们的大脑使之与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全息图发生适应性共振,意味着超出今天的自我界限和感官限制的意识,成为一种更宽阔的超越个人的意识。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结果。当人们产生超越个人的意识,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同生物圈的、同宇宙的深厚联系。同远近不同的人与文化产生更大的共鸣,而对动物、植物及整个生物圈的敏感性也增加。从而一种新的生物文明将会问世。
            人类最终不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控制世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而遵循规律,回归自然,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意识到人法天地,道法自然,就会遵循规律,回归自然。这个转折点就是“奇点”,即人类主观意志的控制欲和控制力的逐渐消失,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是从企图征服自然转向理性回归自然。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认为:“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使我们将获得超越命运的力量。我们将充分理解人类的思想并极大限度地拓展思想的外延。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生物智能部分,非生物智能部分将占主导地位。
            也有学者认为:自然的野性是我们深刻认识活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自然法则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定律的发现和应用。正如思维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及支配生命和自组织的定律一样,技术元素也必须服从思维、生命和自组织(包括人脑)的定律。技术元素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改进。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也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把穿越时空、自成体系、自我繁殖的人类科学文化,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那么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和应用各种定律的个体生命,就是融入和支撑人类科学文化有机整体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活细胞。科学文化的创造和应用的整个系统和全过程,都是围绕定律形成和进行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就是发现、认识和应用各种定律的过程。一方面,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和事实,归纳和推理出定律和理论,包括在前人发现的定律和创造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认识新的定律和创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解释和演绎定律和理论,根据定律和理论来预见、推测事物和现象将会发生的新的变化。
            从倾向、趋势、能动力量或能力以某种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来看,人类科学文化总量翻一番的时间,从几千年、几百年向几个月、几十天方向发展。恩格斯说:“自然界用了亿万年的时间才产生了具有意识的生物,而现在这些具有意识的生物只用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众的行动,共同活动,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
            科学文化按几何级数发展,不仅得益于人类生物机能的进化,不仅得益于科学文化能够世代积累传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得益于人类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使形成科学文化的内在组织结构发生系统性变化。理解这一点,对于鄂尔多斯学系统化、整体性学科建设也非常重要。变化本身是可以结构化的。当多个复杂系统构建成一个特大系统的时候,每个系统就开始影响直至最终改变其他系统的组织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使系统产生变化的规则,自身也产生了变化。工业时代的标志是机械设计能力的登峰造极;而新生物文明的标志则是使设计再次回归自然,将工程技术和不羁的自然融合在一起。智能时代的到来,并不只是靠
机械设计能力的提高,而主要是对原本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总之,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它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就是古今中外顶级的圣人、佛陀、天之骄子、天才人物,也只能抽象地称它道法、佛法、长生天、真理而已;它很普遍,人们能够感觉和意识到,人的一言一行、生老病死,都被自然法则所支配。
我们能够意识到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遵循它来构建和应用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这是必然的。
            (本文为《讲好鄂尔多斯传奇故事》之三十一
  评论这张
 
阅读(179)|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