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地方学学科定位初探(阎秉忠)  

2016-06-24 16:12:55|  分类: 中国地方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地方学学科定位初探

   内容提要 新兴的地方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本土特色是地方学研究的灵魂,本土化是地方学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地方学在搞好本土特色研究的同时,还要搞好基础性、辅助性和服务性的一些项目研究。

   关键词 地方学  学科  学科分类  学科定位  本土化

 

   盛世修志,盛世也兴地方学。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当今,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空前绝后许多地方兴起了地方学研究的热潮纷纷建立研究机构,组织研究队伍,以当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在理论框架构建、学术交流、刊物创办、专著出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繁荣地方文化,增强地方实力,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一个新的学科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可是,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中,只有著名的三大地方学中的藏学和敦煌学被其收录,分别是以“民族学与文化学”和“中国古代契约文书”学的下级学科的名义而非地方学的名义收录的[1]。至于其余地方学,均榜上无名。这就是说,地方学,还进入不了国家标准学科的行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地方学在学科家族中能不能有一席之地呢?如有的话,应该如何定位呢?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了地方学研究同仁的面前。而研究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对促进地方学学科建设,特别是研究方向与目标的正确选择,会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国家科技管理和学校专业设置等,也会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就此做些粗浅的分析探讨,就教于学者大家。

   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是为科技政策和科技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等服务而制定的,于1992年公布,又于2009年修订,并公布了新的版本。它设定了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科学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门类的一、二、三级学科,分别有62个、676个和2382个[2]。客观地说,它不是学科分类大全,它不可能将社会上所有的学科(据说目前仅自然科学的学科就有近万种)不加选择地统统收录其中,只能收录成熟的和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而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兴学科则明确规定暂不收录,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完全正确的。地方学未被标准收录,绝不是因标准制定者的主观故意或遗忘疏忽所致,而是由其不符合标准要求造成的。第一种可能是跨越不过标准设定的“萌芽状态的新兴学科”这道门槛。在此,我们对地方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即新兴学科,这是毫无争议的。问题的焦点为:它是属于“成长中的”与“萌芽状态的”两类新兴学科的哪一类?而这却是一个见仁见智、尚无定论的问题。在此种情形之下,它不为标准收录的概率至少为50%,而实际未被收录,也完全合乎情理。该标准对萌芽状态的新兴学科是留有余地的经过一段时间考验达标者,在下次修订时,可予收录也许到那时,地方学就可名正言顺地进入我国学科分类标准了。第二种可能是受该标准分类级别的限制,进入不了所设三个级别的学科行列,而被拒之门外。如前所说,该标准只设了五大门类的三个级别,没有再细化到四级甚至五级,容量自然有限三个级别的学科加起来总共才有3120个。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事业,面对实际存在的那么多学科,它就显得很不适应了,致使一些成熟的和成长中的新兴学科,也因此而被拒之门外。典型的如研究《易经》的“易学”,古今中外,仅出版了的研究专著书目就有近2000种,其中英、法、德、日文有近200种,是世界公认的一门学科[3],可在此标准中见不到它的名字。在如此情况下,对于在“成长中”与“萌芽状态”新兴学科之间忽悠着的地方学,未被标准收录,也就一点不足为怪了。

   我们知道,学科分类分级,要按照从理论到应用,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宏观到微观等顺序来排列越是具体越是个别越是微观的学科,其级别愈加靠后。如“地球科学”、“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沙漠学”这4个学科,后一个是由前一个派生而来的,又比前一个要具体一些,所以依次将其排列为一、二、三、四级学科。在此,靠后的沙漠学,实际是进不了该标准的,在该标准中,它出现在了“自然地理学”项下的扩号里。地方学未被国家标准收录,我们将从后面的分析中看到,其原因完全与沙漠学相仿,是由标准收录级别所限造成的。对因级别受限而导致的学科暂付阙如的问题,该标准在二三级学科后设有“群体学科”类来对应解决,即设该学科的其他学科,如与人文地理学并列的最后一类地理学科为“地理学其他学科”。谁急于为地方学找位置,不防暂先归入这一类。

   地方学虽未被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所收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科大家族中就没有它的学科位置。现在我们就按照学科分类依据,试给其作学科定位。

   学科分类可能有许多依据,如派生来源等,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其最主要的根据。举例说,不管是谁,也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是研究数和形,就是在研究数学,决不会叫物理学。地方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特定地方的学科;进一步说,它是研究特定地方(如某个城市,某个地区)的居民,在本土的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事象系统,并上升为理论,使之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相近的。我们知道,人文地理学是与自然地理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侧重研究地表自然因素系统的是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地表人文因素系统的则是人文地理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人文地理学下的定义为:“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从此可见,地方学与人文地理学仅在研究空间的大小上有所区分,即“地方”与“地域”的区分。一般情况下,地方较小而地域较大,由若干个地方构成一个地域,尚未见由若干个地域构成一个地方之说的。当然,这一区分也会引起两者在研究目标、方法等方面出现一些不同,但不会大相径庭。如此粗略地看,可以说地方学就是小空间的人文地理学所以将它归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使之成为其下级学科是不会有多少问题的。到此为止,如果我们将上述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再细化到四五级,则可形成下列学科链:地球科学(一级学科)——地理学(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三级学科)——地方学(四级学科)——鄂尔多斯学等(五级学科),前者派生后者,后者归属前者,这样就将地方学的学科定位清楚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上述分类与目前地方学学科分类的有关研究基本吻合。在叶宝明、陈慧琳、张文奎主编或编著的3个版本的《人文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概论》高等院校教科书中,各列有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都列有一门“聚落地理学”,其中一本特别扩注为“城市、乡村地理学”。由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给出的“聚落地理学”的定义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聚落(居民点)形成、发展、形态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趋势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狭义上是指小城镇、乡村聚落的研究。”这个“聚落地理学”最早是于1841年由一个叫J· G·科尔的德国地理学家提出的,也为我国学者所接受,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在此,无论是“聚落地理学”还是“城市、乡村地理学”,与我们所说的“地方学”,大同小异,基本吻合,区别很细微。我国学科命名虽然遵循了简明性等六项原则,可我觉得“聚落地理学”和“城市、乡村地理学”并不怎么简单明了,至少是不那么通俗和大众化,不如叫“地方学”来得更简洁更通俗。

 地方学的学位置大致确定之后,切不可误认为其学科形成就没有问题了,实际问题还很多。在我国,地方学研究虽然有了一些年代,如著名的三大地方学之一的藏学,一般认为是于1834年匈牙利学者乔玛编出《藏英辞典》和《藏文文法》为其诞生标志的,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另外两个著名地方学——敦煌学和徽学,先后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而其余众多的地方学研究,则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总体上还没有到学科的形成阶段。我们知道,科学研究与学科形成是既联系又区别的两个东西科学研究是学科形成的基础,未经科学研究而形成学科的事,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学科形成是科学研究成熟的结果,仅当科学研究具备了其理论体系和专门研究方法,出现了科学家群体,有了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并有效开展活动,有专著和出版物问世,才能成其为一门学科[4]。可见,学科形成既滞后于科学研究,又有严格的条件,而且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最后都能形成学科的。目前,多数地方学,还没有达到上述学科形成所要求的条件,离登上科学的大雅之堂还是有距离的。地方学的研究同仁,还要为建成真正的学科而努力工作。为此,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学科建设的“独立性”要求,搞好本土特色研究。

  所谓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里的“相对”,是指学科分类的不同角度和侧面。这里的“知识体系”,一是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二是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不成为专门系统的知识,就不能构成学科。这两点都好理解。而这里的“独立”,特指学科体系的不可替代性,是学科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却容易为人所忽视。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一套独立的名词、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语言表达系统、理论体系、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这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人们说隔行如隔山,对学术界来说,一点也不过分。对于第一次读佛学书籍的世俗之人来说,面对佛学的那套概念名词术语理论体系等,定会有如读天书的感觉。地方学,虽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可以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必须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名词概念术语知识系统等,并对此展开研究,上升为理论,使之成为一门学科。这一特性,可称其为地方学的本土性。这是地方学最根本的属性之一。如敦煌学,不是研究敦煌县所有的东西,而是仅研究该县最具本土特色的莫高窟里的文物古迹,研究敦煌艺术,包括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敦煌遗书中的各类写本和印本书籍等。它不仅吸引了许多国人进行研究,而且吸引了一批国外的专家学者,成了一门国际性学科。再如鄂尔多斯学,则是因为有独树一帜的“河套人”文化和北方青铜文化[5],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市有一个成吉思汗陵园和一个鄂尔多斯部落,有最为完整的蒙古族成吉思汗祭祀和苏勒德祭祀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蒙古族语言、民间文学、服饰、饮食、歌舞及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有当代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奇迹的“鄂尔多斯现象”等为其特色而问世的[6]。各个地方学,都要这样,咬定特色不放松,对本土独具特色的东西,按照学科规范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只有这样,才有望形成独立的学科,舍此别无他途。本土性的东西,特别是本土所具有的世界唯一的东西,是构成地方学的灵魂,是地方学产生和学科形成的依据[7]。从这种意义上说,地方学就是一门研究本土特色的学问,没有本土特色,就没有地方学。本土化,是地方学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如此一来,那种认为国有国学、地方都应该有地方学的观点,很值得商榷。作者以为,如某地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的东西,就建立研究机构,组织研究;反之,则没有必要。那种以地方学是研究某一地方的学科为由,对该地进行全方位全景式的研究,也是没有必要的往往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业务研究相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但是,地方学也不能只单纯地研究有本土特色的东西而不及其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围绕本土特色研究,搞好相关的基础性辅助性服务性的研究工作。如开展地方经济社会历史现状等基本情况的研究,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地方文献书目的调研收集,地方人才队伍的调研等。再如开展地方综合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编纂地方大词典、地方通史、地方百科全书等)的研究并付诸实施。有条件的,还要尽量为当地文化强市战略服务,为一些部门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等。搞好这些工作,对地方学的学科建设,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

    [2]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

    [3]  李樹政,周锡韛. 实用易学辞典[M].海南:三环出版社,1993.487—570.

    [4]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

   [5]  杨泽蒙.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37—38.

  [6]  陈育宁,奇朝鲁.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鄂尔多斯学[J].鄂尔多斯学研究,2010(2):17—22.

   [7]  凤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地方学研究的着力点[R]. 2008.

  

        作者阎秉忠,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地方学与鄂尔多斯发展研讨会专辑》,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10年
  评论这张
 
阅读(143)| 评论(1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