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包海山(鄂尔多斯学研究)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日志

 
 
关于我

蒙名道日那,汉意东方,又非常喜欢东方第一圣人老子的道学, 于是自称东方老道。姓名包海山,诗曰: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互联网时代与地方学研究  

2014-09-06 17:43:26|  分类: 鄂学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互联网时代与地方学研究
                                   包海山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首次全面系统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央视财经频道10个摄制组历时3年,奔赴14个国家,采访了近200位互联网各界重要人士。这是央视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自从8月25日央视财经频道首播《互联网时代》以来,每晚一集,连续十集,我都准时收看,受到很大启发。互联网将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思维、情感、行为、组织等方方面面。作为地方学研究者,我主要思考的是全球互联网与地方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一、互联网时代人类共同面对两大命题
          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让万物相连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成为普遍,计算机、互联网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正呈现出人机共同进化的可能等等,而在第十集“眺望互联网时代未来可能中,我认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两大命题,一是构建“全球脑”,二是促进“奇点”来临;其本质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还原人与自然的从属关系。
     (一)构建人类“全球脑”
           我们把“全球脑”可以理解为人类共同的智慧,是思维和意识的产物。恩格斯说:“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可见,人的头脑、人的思维和意识,归根到底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思维的发展是在整个自然界的演化中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就是说,人类思维的运动外部世界的运动,共同遵循着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因此,共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的思维,就有可能融为一体。
            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是由信息结构和物质结构组成的。信息结构与物质结构具有可分离性。信息,物质,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可以离开母体即个体头脑,穿越时空,在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积累、传播、识别、重组、创新。人类所意识到的智慧,都可以信息化、数字化,而任何信息和数字都可以穿越时空重新排列组合,可以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这就是人类可以构建“全球脑”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促进“奇点”来临
     人本身存在于自然,属于自然。人类最终不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是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相比,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我所理解的“奇点”,就是从企图征服自然向理性回归自然的转折点,就是从人想有为向体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转折点。
     《互联网时代》多次提到雷·库兹韦尔和凯文·凯利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认为:“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使我们将获得超越命运的力量。我们将充分理解人类的思想并极大限度地拓展思想的外延。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生物智能部分,非生物智能部分将占主导地位
     与上述原理相似,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认为:自然的野性是我们深刻认识活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些特殊的大系统,有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活系统的统一原则即“神律”。这套神律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也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
      不是人类想成为人类才出现了人类,而是自然法则决定了必然会出现人类;而出现了人类之后,自然法则依然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域中有四大,人只是其中之一。对于人类来说,天是爹,地是娘,而“道”“先天地生”、“似万物之宗”。能够意识到这些,真正开始“道法自然”,就是“奇点”来临。
           二、提高地方学学科建设效率的两个路径
           科学文化所揭示和反映的是不受任何地域局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地区,只是由于规律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而内在本质上都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法则全球化与地方特色是巨系统内的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就像一个人身体的不同器官一样不同文化群体会有各自不同特性在一个系统内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揭示和反映“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观规律人类最终必然会共同道法自然
     (一)立足地方的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
           内在规律是本,外在表现是末。“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地方学研究不局限和束缚于表现形式,而能够求之其本,就能够提高效率。老子云: “执大象,天下往”;马克思说:“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把无形中决定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法则,作为核心内容来研究探讨,就是“执大象”、“合乎真理的探讨”,从而能够穿越时空凝聚人类更多智慧,通过在无形的信息结构中“天下往”来构建“全球脑”,把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
      2014年,根据哪些思想文化具有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及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评判和选择的标准,我们把“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确定为重点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比较研究探规律”和“集成创新资本”两个部分,《老子道学的含义与作用》、《成吉思汗文化的生命活力》、《马克思理论的内在灵魂》、《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8篇系列论文。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智慧是资本,科学文化是第一生产力,将会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而科学文化最终所转化和体现的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我们把资本集中和文化整合两幅画面重叠起来,就可以在一个巨系统内看到三维立体的动态图像,而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引力中心和科学文化深层融会结合点,就是道法自然
          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就是使劳动变成一种商品,使人的劳动本质异化。任何事物都是分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现代社会是从以物(以钱)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从人们被动地围绕着资本旋转,向资本作为工具为人们的自主生产生活服务转型发展;而未来社会,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将会达到回归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主要标志是消灭资本关系,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势,我们围绕总的趋势来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
     (二)跳出地方共建地方学研究的“空间站”
           地方学是在地方文化基础上,达到学术层次的知识体系,即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地方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探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本身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跨学科的地方学研究应用而生。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原本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任何一处不能打断的知识链条,只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单独的学科。地方学研究的现实需要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技术条件,使人类构建“全球脑”、使人类科学文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可能。
         地方学研究,一方面要立足当地,另一方面也要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识,并且感悟“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毕竟,地方学研究的对象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存在,而且与整个外部世界也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以互联网思维来看,整个人类文化是由无数个网线和网结形成的网络,即“天网恢恢”;而各个地方文化是其中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网格,即“疏而不失”。 
         各个地方学都强调跳出地方研究地方,在一定的高度鸟瞰地方全貌。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指出:“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来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同程度存在对市场经济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的问题”;我们要“跳出鄂尔多斯看鄂尔多斯,用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把握大势、谋划事业,推动鄂尔多斯实现转型发展”。为了探索普遍规律,我们需要跳出鄂尔多斯,在更大的社会空间、凝聚更多的人类智慧。
          跳出地方研究地方,主要是为了探索普遍规律。因此,跳到什么高度、什么方位、怎样形成合力,这些将是各个地方学学科建设共同面对的问题。2005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倡议成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第一届轮值主席方,2008年由北京学担任了第二任联席会轮值主席方。现在,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为了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以无形的信息形态跳出地方研究地方的地方学,应该共建一个穿越时空、凝聚更多智慧的地方学研究的“空间站”,使其成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合作攻关的重要平台,从而大大提高地方学学科建设效率。
  评论这张
 
阅读(224)| 评论(1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