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山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读】 天下最轻柔的无形的信息结构,可以自由地穿越驰骋在天下最坚硬的物质结构之中。无形、有质的信息,可以穿入无缝隙的物质实体。我因此就懂得了无为的益处。遵循规律而不发号时令的教育,顺其自然而不去蛮干的好处,是什么都比不上的。
【探索】在人化世界里,我们需要在无形的信息形态的思想交流中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需要在有形的物质变换中转化和体现自然能量。“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可见,观念的东西就是天下之至柔的无形的信息结构,它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可以移入个体头脑并穿越群体头脑,从而调控和支配社会行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而促进这种物质变换的东西,就是能够“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天下之至柔”的信息结构。劳动是人的本质。对无形的信息结构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自身自然和外部自然物质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评论